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9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而这一折算出的融资当量的总量上限受制于以下公式: B)走分账核算通道的境外融资总额上限=资本*杠杆率*宏观审慎系数 看上去这像是一个改进了的投注差管理模式,所谓投注差是中国传统的外债管理模式,企业借用的外债规模不得超出其投注差,即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中长期外债发生额及境外机构保证项下的履约余额之和不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即投注差)。
住宅建造商KBHome(KBH)的股票持有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拥有大量美国股票,那么你已经对海外经济持有巨大的风险敞口。
事实上,这就是多元化配置的双重配置——以及三重配置和四重配置。但非常多的投资产品推销人员一直在极力夸大多元化的作用,以求说服投资者介入各类投资产品,而这些投资产品并不提供有效的多元化配置效果,不会保护他们免受市场波动,而且通常附有高额的费用——加上有时推销人员获得的一笔不错的佣金。如果你花时间去研究自己投资组合中的股票,那么这就需要花费你的时间。)要求你的理财顾问和你一起为凶兆的出现(即利率上升)准备一个防御策略。或者问问一位成功的大宗商品交易顾问(CTA)。
(富达敦促客户在外国股票上配置6%-25%的资金,在债券上配置15%-50%的资金,而在推销这个观念的决不是只有富达一家)。多元化(Diversification):这本该是个让投资者感到安稳、踏实的词汇。但在余额回复到新上限前,停止新增融资。
在宏观审慎监管的保驾护航下,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就可以大展拳脚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通过自贸区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且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通资本账户,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上海建成类似伦敦和纽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那么在此框架下的跨境金融风险监管又如何操作呢?这包含信息(预警指标)和反馈(政策工具)两个构成部分。6)目前计入分账核算境外融资的业务类型包括:外币贸易融资、表外融资(或有负债)、跨境担保以及其他一般借款。
2014年7月4日,中国银行为上汽国贸开设首个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将资金从其一般结算账户划转至同名FT账户中,参照境外汇率兑换成美元启动智利投资项目,也有自贸区内的大型财务公司以极低的利率借入离岸人民币的成功案例。我们仔细来看以下两个重点的计算公式: A) 走分账核算通道的境外融资总额=Σ境外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币种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 这给出了各种融资来源折合出的总境外融资当量,它考虑到了对不同期限、币种、表内外的当量调节。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自贸区 人民币 金融中心 市场化 国际化 。上述细则全部出台之后, 2014年5月底分账核算制度细则发布,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分账操作最重要的境外融资细则再推进,借助扩区东风,FT通道开始开闸扩容,逐渐路上会车水马龙。最关键的是通过《实施细则》,上海率先建立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新通道、新路径和新管理方式(与现行严格的外债管理通道可以二选一),技术线路的清晰为后续全面放开资本账户扫清了障碍。
大家都很想知道当自贸区遇见金融城(还有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基地)会擦出什么样火花,会发生怎么样的化学或者物理反应。主要预警指标包括:境外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准确择时,把握开放节奏 准体现在对于自贸区金改进程、时间点和全局的把握感,在恰当的时机推出了恰当的政策。如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实际发生额超过限额或融资款项用途与规定不符的,未使用部分要退回,使用了要惩罚,屡教不改则暂停此类业务资格。
一般企业境外融资的杠杆率从原来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同时,银监、证监、保监出台21条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以及相关细则文件,基本形成了以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为主要内容的自贸区金改框架体系。
此次《实施细则》的落地,可谓天时地利:一方面,随着上海自贸区即将全面扩展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含世博和前滩等沿江片区)、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三大片区,这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区域,说明上海自贸区或将更加侧重金融和服务贸易以及新兴制造等领域的改革开放。《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准、稳、强。
其中对长期资金、推广海外人民币和表外融资的好感暴露无遗。这也将服务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的影响力、辐射力、创新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这对于缺乏储备货币的国家来说(如目前危机中的俄罗斯)是尤其重要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无疑会重挫一个开放性国家的国际声誉和未来融资能力。在执行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和区域地缘一体化战略中,在输出商品、工程、设备、服务、标准、治理的同时,全面输出资本和货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其实就是一个风险收益合理匹配的问题。2015年2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由中国央行上海总部发布,这意味着在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进下,上海率先迈出了资本账户可兑换新路径的关键一步,自贸区的金改3.0版全面起航。
对于按照合法路径的资本套利交易,大致可以视为发行了一个面向全球资金的基于中国自贸区市场利率的结构化产品,成本当然是那些发达经济体廉价的套利货币趋近于0的价格,不过它的优先劣后配资比率(杠杆率)是在2:1到5:1之间,此外还得买些人民币衍生品来锁定汇率风险,目前这大概至少还需要额外的2.5%左右的成本。未来监管者将借此搭建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进行24小时实时、逐笔地监测,以确保绝对安全。
天下资本皆为逐利而来,监管者当然是想把短钱、热钱、投机资金转换为长钱、冷钱和投资资本,适当的管控会对那些在投资目标和期限上本就两可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冷却效果,这就行了。《实施细则》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的放开,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全面有序实施,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体制建设,从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中长期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设定为1,短期融资为1.5。大量廉价资金可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症,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支持辐射区域内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
把FT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其他国内账户就算是区外使用了,这就要遵循渗透原则,仍旧按原来的央行30条执行,即3+1项目有限渗透——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偿还贷款和其他项目(应该就是未来的证券投资)。自贸区金改的首要前提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这也是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底线。2)宏观审慎系数可调节,目前中性预设为1。但更重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升中国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新一轮开放和改革,来实现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利率、汇率市场化),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机构强化来重塑中国的金融体系,如何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来驱动全球流动性为我所用,并如何通过金融监管优化来有效管控和处置风险,从而最终给中国和世界经济新常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引导全球廉价资本走进来,让全球金融资源为我所用,拿来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境外融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币种风险转换因子为1,外币为1.5。
以资本账户开放为抓手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火力正在逐渐全开。总体而言,自贸区的投融资大致是这样几类流动方向: 1)overseas2overseas,即原来需要通过海外实体完成的境外投资可以在直接自贸区内完成,同其他金融中心形成竞争态势。
境外融资形式为表内的,风险转换因子为1,表外的(或有负债)为0.2 和0.5 二档。但总体而言,FT账户并未大规模铺开,区内大多数企业的海外融资依旧受到很多限制。
此次《实施细则》全面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形成了全口径的境外融资概念。随后一行三会开始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三十条具体建设意见(即金融30条),2014年2至5月短短三个月间,涉及金融30条的五部细则陆续出台,分别从人民币支付业务、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分账核算业务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调整的主动权在监管当局手里,不过调控方法的重心,已经从事前的前置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这符合当下中国政府功能进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旦风险预警指标达到某个风险级别的临界值时,央行上海总部将向金融机构发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并可以采用上述工具进行调节(工具和对象都可灵活适用)。
2013年9月18日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自贸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措施,其中金融领域改革是重中之重,核心内容是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强化和金融市场开放。4)当然最后是在紧急情况下关闭资本账户,切断一切资金的跨境流动,即回归到总规模为0的总量控制。
稳健起步,创新监管 稳体现在FT框架下用境外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控制来优化资本账户的监管。相信未来自贸区金改还有4.0、5.0等更高版本,后续改革措施仍然值得期待:预期年内监管部门会继续推动证券、保险等非银行机构以自贸账户为依托支持区内的合格个人投资者参与境外证券期货市场,并同时允许区内境外的个人和机构通过自贸账户进入上海本地证券及期货市场。
路确实是基本修好了,但跑的车不多,业务量也很有限(发生额100多亿)。总体来看盈利应该不会太夸张,跟原来走偏门隐藏在虚假贸易中的获利水平可能无法相比,但正门毕竟已经打开。
发表评论